那些去北京的设计师们,都怎么样了?

某乎有云,北京,帝都烟云,故城紫禁,可近而不可亲。没套四合院,活得贼闹心。
 
但话虽如此,帝都之名,仍然带着致命的吸引力,令无数年轻人几乎不计后果地涌入其中,只为在天子脚下,找到一处安身之地。
 
繁华深处,承载了太多梦。那些身处帝都的设计师们,又是以怎样的状态置身其中?
 
“如果你还要做设计,请务必有科学素养”
已邀请:

CAD小苏 - 专注所以信赖!

赞同来自:

坨儿,男,老八校建筑硕士研究生毕业,现在北京某设计院工作,年薪10~20w。
 
一枚跨行业跨学科的思路清晰,三观端正有主见的青年,内心丰富而擅长逻辑思维。因个人兴趣而投身设计,但参加工作后即发现所谓的设计更多是无意义的劳动和加班。
 
并非因为久居象牙塔,不识行业疾苦,只因现状的无趣和不合理超出了他的想象。
 
对目前的行业弊病,他也有自己的见解:
 
“单说一个方面:现在的行业其实不是不懂审美,而是只谈审美——只谈审美我觉得就是不懂审美了——设计谈造型不谈科学不谈技术的形式主义大行其道,反过来又说甲方不懂审美又说结构强人所难又说规范欺人太甚,那要你做设计的何用?只不过,回报实在太少,有科学素养的建筑师,又干嘛还非得做建筑师?”
 
他表示,真心喜欢建筑学,很有意思,也受益匪浅。只是目前“行业不值得”,让屠龙者无龙可屠。
 
诸多不合理,最终还是要通过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去改变。而提高自身素养,先做好自己,则是改变的开始。
 
“学无止境,先努力提升自己吧”
 
莫斯,男,规划专业本科毕业,初出茅庐。面试了10多家公司,最后留在北京。目前的年薪目标是10~15W。
 
在他看来,北京工作机会多,但是很多公司规模并不是很大。除了中规,清规以外,其他公司的水平大致都差不多。
 
“工作了你会发现,很多情况会和你自己想的相差很多。就公司而言,一是项目的水平,二是公司的实力,三是公司的体系,都千差万别。
 
在清规的同学,人家一个产业分析有600多页资料需要整合为一个PPT,而回头看看自己跟着做的东西,会发现深度完全不够。”
 
而大的设计院一般会有单独的研究机构,研究出来的东西会一直处于行业前沿位置,对个人眼界和能力的提升也很有益处。
 
“学无止境,先努力提升自己吧,不管是专业知识还是设计能力。”
 
作为一个刚毕业的本科生,或许方案能力没有那么强,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前进方向。
 
“按照自己的感觉寻找出路才是正确的”
 
艾米尔,女,建筑本科毕业,在北京工作一年有余,年薪10W左右。
 
虽然身在帝都,她坦言没有漂亮的学校背景,面试经历坎坷,遇到了不少坑。“在什么变态夫妻店,无保险无假日挂靠小作坊干过,在一人当两职、欺负新人的创作室也体验了一把咸鱼之感。”
 
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,进入新的平台之后,情况有了改善。虽然她有过一段困惑挣扎自我怀疑的时光,但总算“打通了脉络,按照自己的感觉寻找了出路”。
 
“面试以来,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建筑师的话是说,人越活越发现无论设计还是生活中,最难的事情竟然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初心。”
 
正如高晓松所说,人随着年龄的增长,总有一天会被生活打败,向生活妥协,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。她以此为检验自己是否被生活打败的标准。
 
目前,她的下一个大目标是考取一注,并尽快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并且有高水平的建筑师。
 
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,都值得被祝福。
“为了留在这,一切都值得”
 
斜杠,男,“985"大学景观本科毕业,于北京某设计院工作3年,年薪将将10W。
 
入职前爱打球,泡夜店,兴趣广泛,算是个见多识广的“社会人”。入职后感觉人生大变样,生活节奏被彻底改变,变成出租屋到设计院的两点一线。项目多时,加班也成为常态,没少在设计院打地铺。为此,谈了几年的女朋友也和他分了。
 
即便付出了很多,但收入仍不见涨。用他的话说,钱是次要的,一切都是为了能留在这。
 
“当时签合同时候就谈好了,工作满三年,院里会帮忙解决北京户口问题。相应的,工资只够勉强在北京生存——就当花几十万买个北京户口了。”
 
至于为什么执意要留在北京,除了帝都本身的丰富资源外,对他而言,还有一股难以言喻的魅力。“日子过得再拧巴,抽个空出来和狐朋狗友去三里屯溜一圈,整个人就舒坦了。”
 
三年之期将至,户口似乎也变得触手可及。他说无论如何,也要在北京买套房,把根扎在这。
 
“就连对象,都要服从组织分配”
 
XX,男,国内某重点大学硕士第一名毕业,专业是XX设计。在北京XXX工作六年,年薪40W+。
 
因所学专业涉及国家安全,故对其具体信息予以加密。笔者觉得其例特殊,具有一定启发性,在征得本人同意后,加入文中。
 
据说,做他这一行的,在入职前都要彻查身份来历,履历清明、根正苗红的才能通过面试。
 
公司里包吃包住,但工作地点和宿舍都在远离人烟的郊区,出行很是不便。而公司管理严格,连去北京三环内也需要向领导请示,说明进城缘由。至于节假日出国旅游,基本是不可能的。
 
“虽然工资比其他设计行业要高,但这是以牺牲自由为代价的。有受不了要离职的同事,也需要签严格的保密协议。”
 
好在他为人低调,性格平和,很快就适应了这种生活,谈了对象,也在北京付了套房的首付。时间一久,渐渐理解到自身工作的意义。
 
“为国家出力,应该感到荣幸。况且我们部门管理还算松的,有的部门听说连对象都是组织内部分配的。”
 
“虽然离开了,但还是在圈子里”
 
橘子,女,建筑专业本科毕业,工作两年后转行在北京做新媒体,目前年薪13W左右。
 
所在公司主营业务较广,她负责设计板块的媒体运营。
 
“刚毕业还画了两年图,换过几家公司。到后面是实在坚持不下去了——感觉已经不是自己认识和喜欢的那个行业,就决定断舍离。”
 
虽然转行做了新媒体,但她发现仍然跳不出原来的设计行业圈子。除了要时常和大学同学吃饭逛街听他们叨行业琐事,跑设计展会、会场外,还时不时要P个海报、弄段视频,发挥专业技能的余热。
 
“到头来,只不过是换了个环境和外皮,还是干着设计院文员和美工的活。”
 
她也想过彻底离开圈子后,自己到底能做什么这样的问题。目前的工作状态不错,设计院锻炼出的高效率甚至让她工作之余还能张罗着考个证,搞点副业什么的。
 
“有时也自嘲,有设计的命,没有设计的心。”
 
一只脚跨出了围城,另一只脚还在围城里。是进是退,她说会在北京找到答案的。
 
“现在的设计行业是劳动密集型”
 
庄浩,国内规划硕士生毕业,在北京某国企设计院上班。因公司方承诺解决户口问题,年薪相应打折,尚不足10W。
 
公司不包吃住,只有部分餐宿补贴。一个人在西城区租房,一个卧室月租2300。好在住所离公司近,免去了北京的通勤之苦。每个月工资除去其他开销,所剩有限。
 
“感觉像是干着公务员的活,挣的钱也跟公务员一个水平。而且没有太好的社会地位,手里一般也难以积攒资源。总的来说,现在的设计是劳动密集型产业,并不是技术密集型。”
 
而这种落差感已经是一种社会现象,正迅速地消耗着年轻人群的热情。
 
他表示不想再讨论其中的前因后果,只想趁着脚下的路还明朗坦荡,踏实地走好每一步,成长为技术型人才。至于合同到期了以后怎么做,尚无定论。
 
用矫情的话说,你也许可以规划一个城市的未来,有时却难以规划自己的人生。
 
有许多规划好了的人生,到头来又像没中的标一样落空。能做的,就是不断吸取经验教训,让下一个规划更加合理成熟。
 
“自己打的赌,不想认输”
 
悦悦,女,国内建筑硕士生毕业后,入职北京某地产设计院两年,年薪15W+。
 
为人独立自主,个性要强,性格像男生,堪称标准的女汉子。因家境不佳,大学起便没再向家里要过钱,靠助学贷款、打工和奖学金完成学业。
 
她老家在离北京两千公里外的南方,容易晕车的体质让每次入京和返乡都是长达一周的折磨。每次吐到虚脱躺在床上,都不禁问自己,当初为什么要跑来这大老远的北方受罪。
 
而每天上班路上的辗转拥堵,威力也不亚于两千公里的颠簸折磨。到公司后整个人几乎耗尽了气力,还得打起精神来干活。
 
“都说女人要过得精致点,但我从没有把自己当成女人看待,从小就爱和男生混在一块。这好了,作得现在真没男人看得上我了。”
 
但这种性格却很受领导赏识,因为交代的任务她都能很快完成,出交付物。这和长期的自律是分不开的。
 
“记得高中时和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打了个赌,这辈子一定要留在北京生活。就算死赖着也心甘情愿。自己打的赌,不想简简单单就认输了。”
 
当问及为什么赌约是北京时,她说,“那时,书本里关于北方,乃至中国的所有印象,就是北京。”
 
 
来源:问筑网
 
 

该问题目前已经被锁定, 无法添加新回复